"); //-->
3BSE008522R1被重设才能执行不同的程序
在现今的CPU出现之前,如同ENIAC之类的计算机在执行不同程序时,必须经过一番线路调整才能启动。由于它们的线路必须被重设才能执行不同的程序,这些机器通常称为“固定程序计算机”(fixed-program computer)。而由于CPU这个词指称为执行软件(计算机程序)的设备,那些最早与储存程序型计算机一同登场的设备也可以被称为CPU。
储存程序型计算机的主意早已体现在ENIAC的设计上,但最终还是被省略以期早日完成。在1945年6月30日,ENIAC完成之前,著名数学家冯·诺伊曼发表名为《关于EDVAC的报告草案》的论文。它揭述储存程序型计算机的计划最终将在1949年8月完成。[1]EDVAC的目标是执行一定数量与种类的指令(或操作),这些指令结合产生出可以让EDVAC执行的有用程序。特别的是,为EDVAC而写的程序是储存在高速计算机内存中,而非由实体线路组合而成。这项设计克服了ENIAC的某些局限——即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重设线路以执行新程序。在冯·诺伊曼的设计下,EDVAC可以借由改变内存储存的内容,简单更换它执行的程序(软件)[注 1]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冯·诺伊曼由于设计了EDVAC,使得他在发展储存程序型计算机上的贡献最为显著,但其他早于他的研究员如康拉德·楚泽(Konard Zuse)也提出过类似的想法。另外早于EDVAC完成,利用哈佛架构制造的马克一号,也利用打孔纸带而非电子内存用作储存程序的概念。冯·诺伊曼架构与哈佛架构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后者将CPU指令与资料分开存放与处置,而前者使用相同的内存位置。大多近代的CPU依照冯·诺伊曼架构设计,但哈佛架构一样常见。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